师生园地

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 学生风采 > 正文

看红色电影 忆峥嵘岁月 |智能学子假期红色电影观后感(四)

发布日期:2023-01-06    点击:

1

21城轨5 祝伊梦

观后感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他小时候生活很苦但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有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的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嘎子的爱国热情、机敏、滑稽、幽默、可爱、坚强不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浮现。嘎子与我虽然是同龄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惭愧之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保国之行!

2

21城轨 余慧娴

电影《1921》观后感

电影《1921》是一部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历史剧情电影,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丽如磐的日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

自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寻求救国之路,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全部以失败告终,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1921 年,是一个风雨飘摇、社会极不稳定的一年,这一年里,军阔混战,民不聊生。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队伍正在不断地壮大起来,中国需要一次巨变。

1921年世界上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断涌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与理论基础,并深刻的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1921年,注定是一个被历史永久记录的一年,因法国巡警的千涉,中共一大会议中途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进行。这条游船后来被称为 “红船”。会议制定了党纲,通过了工作决议,选举了党的机构,没有参会的陈独秀被推选为中央局书记。从此,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一中国共产党。

电影视觉感受纷繁而绚丽,沉稳而坚决,令人心潮澎讲。电影踩着历史的节点,李大钊和陈独秀商议建党大事,共产国际代表如期而至,各地代表汇聚上海,辗转嘉兴南湖召开中共一大……不断融合各个历史人物出场,探索出新的历史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回顾党的伟大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條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共筑中国繁荣富强。百年前汇聚于上海的那批建党立业的青年,是以身许党的时代前浪,是一群敢于冲决污泥油水,勇于自我短牲的热血青年。我们向一百年前那群慷慨激昂的青年男女们致以青春的敬礼。

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青少年都要將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当今果,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振兴中华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增强历史责任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而光荣的使命,挥酒青春的汗水,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谱写新的华章。

3

21电信单 顾栩菘

《长津湖》观后感

前几天我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历史。

《水门桥》以极其逼真的场景,以令人发指的战争残酷场面,带着我穿越了历史的天空,来到这段令人发指和感动及深思的战场。这是一段令我窒息垂泪的历史,是一段令我深刻体会到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望吾辈当自强。影片中,飞机轰炸时的血肉模糊、机枪子弹把身体打得像筛子和马蜂窝一样硬,红红的鲜血汩汩流,庞然的坦克从英雄身上碾过时的慢动作与碾压时的破碎声,以及坦克履带在颤栗中抖动,处处无不都是英烈的血肉之躯,真实的战争环境,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想象的那么惨烈和残酷。虽然我们没有经历和看见过这样的场面,虽然我的想象力也很有限,但是我依然能够通过战争的画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痛彻心扉的疼痛。

今天是和平的年代,虽然战争看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可是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和平是怎么来的。是无数的英雄和先烈们,用他们的生命打造出来的和平和幸福。今天的我们要牢记,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更不能忘记和平时代里的“最可爱的人”。看着革命的前辈,实在是心痛不已。他们拼命的在冰天雪地里跑散躲避着敌机的扫射和轰炸,在那没膝深的积雪里艰难的拖拽着行进,以及前方未知的危险。我们的老一辈用大无畏的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打击和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侵略者。革命老前辈,用他们的坚强和勇敢,用集体主义的精神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克服了常人意识不到的苦难,坚持了今天的人们不可理解的人性,这就是人性中的最真实和最善良的一面,没有是非,没有个人的自我,没有勾心斗角,只有保家卫国。

在今天和平年代里的岁月静好,我们也要去积极努力地去奉献,也要敢于勇敢牺牲个人的舒适,去忍辱负重前行。战争年代的英雄们,他们是有理想信仰和有精神信仰的一代人,他们的大无畏的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牺牲个人救活战友,敢于同敌人同归于尽,才能取得胜利。感慨万千,真担心许多的慨叹,搞不好就弄巧成拙地成了批判世俗而被批判。虽然我们面临困难,但是我们万众一心,发扬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共克时艰,一定会战胜困难。

4

21汽电 吴铭哲

《红色电影》观后感

思索着看一部电影,当《第一书记》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有过一丝迟疑。红色电影我见得多了,无非是歌颂主人公如何无私奉献,牺牲自己,创造一番丰功伟绩,虽然伟大却感觉离自己很遥远。可是当电影开始播放后,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邻家大哥哥般的沈浩,在他身上体现出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形象,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用大爱和真诚一步步走进老百姓的心窝里,沈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

沈浩离我们很近很近,因为他是那样普通,就像我们身边的甲乙丙丁;他又离我们很远很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他告诉我们,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为,做一个称职的共产党员。看完影片时,我心潮澎湃、泪流满面。吴奶奶雨中哭泣,小岗村的年夜饭,女儿在父亲去世后的那段独白,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每一个踏入大学学习的人,都曾经满怀激情和斗志,曾经那么的想大干一场,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是光阴荏苒,当机遇一次次擦肩而过时,我们忘记了最初的心愿,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沉闷,余下的只是朝九晚五度日子。曾经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早已随风而去。就如影片中开始在财政局工作的沈浩,他真实地展现了活生生的普通机关干部的形象。可是后来沈浩又重新找回了自己,就是在小岗村,就是在那个第一书记的舞台上,他找回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衷。他把工作当成了一份带来,不计回报地全身心投入和付出。一方面,壮志未酬、事业未竟,沈浩的人生并不圆满;老母亲尚在、女儿年幼,沈浩的人生充满遗憾。另一方面,沈浩在短暂人生里找到了全情投入的事业和挥洒自我的舞台,他又是如此的幸运。我最喜欢沈浩说的那句话: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是的,其实他做的每一件事,我们每一位新时代大学生,都能做,且都能做好,只是我们不愿意去以别人的幸福为幸福,不愿意去做那些不会让自己更加光鲜靓丽,也不会名利双收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与沈浩最大的不同。我们缺少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缺少了一份奉献精神。这也是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该做的,以一名正式党员身份要求自己。由此我想到,当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每一名党员干部不应该像走过场似的以完成每项任务为目标,我们更应该以沈浩为“参照物”,好好掂量一下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分量,自己是否正在平庸地活着,是否还在迟疑,还在等待,还在虚度光阴?

也许你永远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永远没有崭露头角的那一天,可是也请像沈浩一样吧,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当先进,争当优秀,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真心对待每一个人,热心帮助每一位同学,不求名,不图利,但求问心无愧、无怨无悔!最后请各位新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永远心向党,争取早日向党组织靠拢。

上一条:正青春须作为,智能学子寒假作业来袭(五)
下一条:看红色电影 忆峥嵘岁月 |智能学子假期红色电影观后感(三)

返回顶部